蔡英文当局处理杀人嫌疑犯陈同佳来台投案的过程,颠三倒四,台湾形象大损。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缺乏大局意识,仅追求一党的选举利益,只做小格局的政治算计,视野狭隘、对策粗糙,不断被明眼人看破手脚。
民进党当局如果有清晰的大局观,当明了这件事最关键的目标是实践司法正义,追诉嫌犯罪责。从这个大局观出发,堂堂正正、主从分明。但民进党当局被舆论痛责“政治操作凌驾司法”、“你们正在消费的是一尸两命”、“戳破了台湾的民主法治,显示所谓法律不过是‘执政者’的工具”、“最终是政治害了司法,人命与人权遭践踏,让台湾在国际上被讪笑,被港人看扁”。
深入检讨会发现,这个只会算计“执政”利益与保有“政权”的当局,缺乏以总体大局为重、从大处着眼、区分主从轻重、掌握根本要害、追求长远利益的器识与能耐,面对问题不是沉溺于党派利益的盘算,就是囿于意识形态的框架,丝毫不见恢弘的格局,甚至连摈除私心私利的公正念头都付诸阙如。
极度缺乏大局观,因而在两岸关系上颠覆交流的政治基础,在国际关系上一面倒向美国,在政党政治上极力扼杀“在野党”的生存发展空间,在法治上要求贯彻“执政党”意志,在“政府”组织上抹煞独立机关的自主空间及文官的专业意识,在人事安排上以贯彻党意及酬庸分赃为考虑,所作所为尽皆偏离大道,耍弄邪门歪道,追逐蝇头小利。
真正具大局观者,凡事做整体的长远考虑,务求理解和认清大局,并且始终坚定地在整体与全面下考虑对策,时时紧扣民众的根本性长远利益。具体而言,怀抱大局观者必定遵循多、远、根三个要领:
从“多”方面、“多”角度看问题,才能让整体最终浮现出来;
放眼“长”远,才能洞察长程发展方向,采取引导性发展策略;
掌握“根”本,才能穿透表象,直捣问题核心。
从这三个要领衡量民进党当局的思维与作为,可以发现其决策常舍“多”而就“单”,因而出现单一性与局部性的偏失;舍“远”而就“近”,急功近利,贪图一时的宣传效益,罔顾长程利害,甚至连后座力都不顾,因而经不起时间检验;凡事只求一己之力,只做表面功夫,因此不能透察事务的本质,不能从根本处建构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民进党当局的能源政策,在“反核”的前提下所规划的能源结构,寄寓在“干净”的绿色能源上,由于其增长有限,因而更加依赖燃煤以及受气候风险干扰极大的天然气发电,更舍新建核电厂而重启老旧核电场(强关核四却欲要重启核二2号机),还不惜成本大搞离岸风电,造成的结果是极低的备用容量、极高的发电成本、极污染的空气、基载电源不足,“执政党”所得的只不过是“非核家园”、“发展绿色能源”之类的宣传性、口号性的政治效益。不务大局的能源政策,必然捉襟见肘,经不起时间的检验。
追根究底,民进党当局一切以选举利益为最紧要的政策目标,凡事皆以实践一党既定的方针为依循与圭臬,所以产生以局部凌驾整体、以短利取代长远、以表层排斥根本等弊病。这样的政党若再继续“执政”,必定无休无止地运用掌权的便利图谋党派的利益,而牺牲台湾整体的长远利益,而且汲汲营营于可以取悦人心的形象工程经营,而无意于处理深层次根本问题,也不愿从根本性思维处理问题。
漠视大局观的政党再不下架,台湾将继续沦为其掠夺选票的战场,台当局降格为选战机器,政策短视,施政浑噩,日子得过且过。长此以往,台湾难逃被掏空的命运,民众福祉面临沦丧之虞。面对民进党“执政”带来的紧迫而深重的危机,现在已经到了民众再不奋起挽救将万劫不复的危险地步,2020大选将是抢救台湾的一次关键性机会。
本文原载于台湾《中国时报》。